招财鱼身上红斑几天会好?
红点病(也叫出血病),是淡水热带观赏鱼中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 症状:发病初期,鱼类体表、鳍条基部等处,出现小红斑点并呈弥漫性分布,严重时,全身布满红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红色斑块会逐渐扩大,直至融合成片,形成大面积的血斑;此时,病鱼的体色会变得暗淡无光,若及时治疗则可恢复,否则,当体表所有器官均被红斑覆盖时,体色变得苍白最后死亡。
病因:本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寄生在鱼体的寄生虫主要是纤毛虫中的异尖线虫和吸虫中的异形吸虫两种。其中,异形吸虫主要寄生在食道和胃中,异尖线虫则主要寄生在口腔和消化道的粘膜上。这两种寄生虫都能诱发鱼体病变而发生红点病。在自然界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存在,使寄生虫能够不断进化以适应外界条件并感染鱼类。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进行防治,都有一定的发生率,不可能达到100%的彻底消灭。
流行情况:各种不同生活环境的淡水水域中都存在有异尖线虫和异形吸虫等寄生虫,它们都是寄生虫中的变温动物,对温度相当敏感,当水温适宜时,它们的活动能力极强。只要环境条件适合,它们就能够繁殖和发育,并在水中扩散传播。目前,这些寄生虫已经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南方地区,每年4~9月份为寄生虫的繁殖期。此时,应注意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预防措施: 1.防止水源污染:不向水体任意排放污水及丢弃有毒物质,保持水源清洁。
2.清塘消毒: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可杀灭池底寄生虫及其幼虫。
3.改变饲养方式:改投喂活食物为投喂人工合成颗粒饲料,减少寄生虫的含菌量。
4.定期驱虫:每月1次用左旋咪唑等进行预防性驱虫,可明显降低寄生虫的发病率。
治疗药物: 目前,用于治疗鱼类寄生虫的药物种类较多,但用于防治红点病的药物主要有阿苯达唑、甲硝唑、地塞米松等。 使用抗生素(如土霉素)进行治疗,亦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有一定毒性,不宜长期使用。 如果发现有寄生虫,应全部换水一次,并进行彻底消毒,然后再作处理。对于病情较轻的鱼只,可投给适量药饵;对于病情较重者或个体较大的鱼只应及时注射相应药物。对同池的鱼应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