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还能得狂犬病吗?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性接种的各种生物制品。目前我国的疫苗分为两类,一类是预防用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另一类是治疗用疫苗,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的人群。 我国目前供应的狂犬病疫苗为灭活疫苗,通过注射接种,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来预防狂犬病病毒的感染。
人一旦被狗咬伤,及时注射疫苗,一般不会患狂犬病。但如果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则应立即注射疫苗,以防后患。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虽然对于疫苗所预防的狂犬病病毒株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优化,但仍然无法完全防止疫苗诱发血清型特异性感染的个案发生[1]。
有研究显示,对于曾经暴露于同型病毒,且接种疫苗后6~8周内再次暴露者,补充接种后能够获得更高的抗体水平,但对于抗体阳转率并无明显影响[2]。有必要对疫苗的免疫程序进行探讨,以确定最佳接种方案。例如:对免疫逃逸病毒株感染的易感人群,是否应该在首次接种疫苗后7~10天再进行第二剂接种,而第三剂应在第一次接种的1年后接种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狂犬病疫苗还是其他的疫苗都不能百分之百地预防感染。因为疫苗的作用不是100%,所以接种疫苗之后,仍然有可能发生疾病,但是概率很低。如果接种了疫苗仍然得了这个病,绝大多数的情况是因为其他的原因,而不是疫苗的问题。 所以正确的心态应该是既不过分恐惧,也不盲目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