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冠状病毒如何感染的?
冠状病毒是致病毒素,该病毒颗粒含有蛋白囊膜和RNA基因组。目前研究发现的冠状病毒可分为7个属,其中M和N两个属主要感染脊椎动物,O、A、B、C和D属主要感染无脊椎动物。 猫冠状病毒属于M族冠状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大小约为30kb。根据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可将猫冠状病毒分成三个亚群,即FIPV/TC-1株(G2a)、FIPV/NH-1株(G4b)以及FIPV/RSC568株(G9p)。 这三种毒株虽然属于同一种病毒,但是致病力强弱不同,FIPV/NH-1株和FIPV/RRSC568株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而FIPV/TC-1株则相对较弱。 但三种毒株间存在高水平的核酸序列同源性和完全重叠的受体结合活性位点,说明这三株病毒具有相同的起源。 目前,关于猫冠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较多,但是对病毒感染机理的研究尚少。有研究表明, 猫冠状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或消化道摄入来感染动物,但不同毒株的感染途径是否存在差异尚未可知[1]。 进入体内的病毒首先会被吞噬细胞识别并清除,但是猫冠状病毒能以低拷贝数潜伏在吞噬细胞内,当病毒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启动病毒的繁殖过程。之后,病毒粒子经细胞表面的Mproteins释放至细胞外,进而感染新的细胞。
有报道指出,肠道上皮细胞也可能参与猫冠状病毒的复制。实验小鼠感染FIPV后,在小鼠肠道的组织学检查可见到肠道绒毛萎缩变短,黏膜表层细胞增生,隐窝深度增加,这些变化与肠道吸收屏障功能受损有关。小肠绒毛顶端柱状上皮下存在着大量病毒抗原,因此认为,病毒可能存在于肠粘膜细胞表面,随着肠蠕动而被释放出来,或通过细胞分裂使病毒进入细胞间隙[2]。 有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发现,猫冠状病可以感染消化道各部位的细胞,尤其以胃肠上皮细胞的核染色最深,表明猫冠病毒可能对这些细胞起作用。也有研究发现在肝脏和肺部的单核细胞中也发现有猫冠状病的感染[3]。 鉴于消化道可能是猫冠状病感染的重要靶器官之一,建议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污染以及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