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抗生素制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抗生素。 所谓抗生素,通常是指能够抑制细菌生长或者杀死病菌,且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 根据其杀菌机理的不同,抗生素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抑制病原体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粘菌素等;另一类是干扰病原体内生物合成而发挥作用,被称为合成抗菌药,包括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甲硝唑等。 目前使用的抗生素大多属于人工合成制剂,它们可以有效地杀灭致病菌,但由于其选择性差,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杀灭人体其他部位的敏感菌。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及产生耐药菌群。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肝脏损害、过敏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抗生素的应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并尽量选用副作用小的药物。
由于动物机体代谢途径与人存在着差异,因此人类所使用的抗生素,往往不能直接用于动物(除抗生素类药物外,还需要考虑不同动物的用药剂量及给药时间)。但许多化学结构类似或来源相同的药品,在人和动物体内有相似的药效和毒理作用。
鉴于此,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来限制人或动物用抗生素药物的残留问题。《中国兽药典》2015年版中收载的738种兽药产品中,约有三分之一为抗生素类药物。而《兽医药理学》一书中收录了426种兽药成分,其中约半数以上为抗生素。这些数据都显示出抗生素类药物在兽药中的重要性。
那么,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会不会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该如何防治呢? 一般来说,自然界的微生物都会通过突变而产生一定程度上的抗药性。然而,突变是随机的,并不定向。所以,即使长期给予抗生素类药物,大多数细菌产生的耐药性问题也不会很严重。但是,如果患者反复使用一种抗生素药物,而不更换药物种类或交替用药的话,就有可能造成有害细菌产生严重的抗药性问题。
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用药要适量。不能因为病情需要就无节制地大量应用,这样会增大细菌产生耐药的机率。
②用药要准确。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酌情用药,不要随意加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
③联用药物要合理。医生应避免随意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尤其是不宜联合使用含有相同或相似抗菌谱的药物。如需联合用药,应当由专科医生指导。
④防止用药过久。一般急性感染,服药时间不超过2周;慢性感染,服药时间不超过3周。
⑤注意停药时机。当治疗达到预期目的,且症状基本消失时,即可考虑停止用药,切忌继续硬撑,以免耐药细菌感染的发生。 我们应认识到的是,细菌并不是唯一的病原体,病毒、真菌及其他原虫也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除抗生素外,我们还应该合理使用抗病毒药、驱虫药及抗真菌药。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戒烟戒酒,均衡饮食,定期运动,注意休息,保持愉悦的心情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