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东德几个月起性?
我在1987年1月作为交换生到德国慕尼黑大学数学系读半年,在德语还不够好的情况下,被分配到一个非常nice的德国老太太家里做寄宿家庭。 老太太姓克拉拉,今年已经85了,至今记得她做的菜和我们一起看的电视节目“设计”,还记得她教我叠被子、扫地拖地以及如何擦玻璃,当然还有她的“职业道德”告诫——在德国无论什么事都要努力做到最好才行…… 那时候西德刚刚经历过“柏林墙倒塌”“广场抗议活动”,社会比较动荡,但是人们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好客,善良友好。
每个周末我会帮助克拉拉打扫厨房整理餐厅,她会给我做一顿丰盛的午餐作为奖赏(我负责洗碗),我们还会看会儿电视,聊聊天,有时候我会帮忙处理她收到的邮件或者帮她给美国男朋友写信。 说起克拉拉的男朋友,他们相识于冷战时期,那时他还是一名美国空军士兵,而被分配到德国驻军的克拉拉是一名护士,两个人通过信件联系,互诉衷肠。后来他回到美国后不久就向克拉拉求婚并在第二年娶了心爱的姑娘为妻。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但克拉拉依旧会时不时给我看他年轻时候的照片,照片里那个英俊潇洒的少年微笑地望着爱人,而身旁的克拉拉则是满脸的幸福。每次我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都不自禁感叹爱情的神奇与伟大。
在德国期间我还去了荷兰、比利时、瑞士等地,见识到了西方社会的另一个面貌。 12年后我又回到了德国,当时正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我去慕尼黑大学找当年的教师和同学,想看看能否重新开始学习,但是因为没有钱,而且德语也不好,所以没有成功。不过我遇到了在大学里认识的中国人,他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他住在慕尼黑远郊的一个小镇上,每天开车接送我上学,还帮我联系学校老师希望我可以重拾学业。只可惜我还是因为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而无法继续读下去,留下了遗憾。
不过,我依然为能有机会去欧洲学习和生活感到庆幸。在欧洲的那段时间我结识了很多友好的外国朋友,我们都把彼此看作是最特别的亲人。 每想起那段经历,那些人,那些事,就会让我觉得世界其实很大,很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