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狗狗对麻醉过敏?
临床上根据动物是否发生过敏反应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速发相(immediate phase)过敏反应;另一种为迟发相(delayed phase)过敏反应 1.速发性过敏反应又称急性反应期或超敏反应,是指机体注射抗原后2h内发生的反应,其表现是皮肤出现风团(荨麻疹)、瘙痒和支气管痉挛等。
在临床实践中,常将速发型过敏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即一般所说的“过敏”。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发生与动物的遗传性有关,如家兔对本品种以外的种属的血清具有高致敏性,一旦使用,即可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而同一品种的兔子之间互相输血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速发型变态反应[5]。因此,确定即将使用的药物是否为过敏性药物,首先应了解用于试验的动物对该药物的敏感性如何。
当发现动物表现出速发型过敏反应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以抗过敏支持治疗,必要时可再次注射相同的抗原,以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 在注射疫苗前48h以上应停用可能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的药物(见第6.3节用药指南中的“预防速发相过敏反应的措施”),也可采用预先给药的方法来预防速发相过敏反应的发生 (参见下述方法)。 2.迟发性过敏反应系指动物注射抗原后若干小时至数周内所发生的反应,它可分为细胞免疫介导的迟发相变态反应和抗体依赖型细胞的迟发相变态反应两类。
由于这类反应发生的较晚且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常容易被临床医师所忽视而导致延误诊断和治疗。但无论何种类型的迟发相变态反应都会使被注射抗原的动物产生严重的中毒现象,有时还可造成死亡,所以,对于疫苗的注射一定要十分慎重!!!! 当临床怀疑有迟发相过敏反应发生时,除采取抗过敏和支持疗法外,还应尽快找出引发迟发相变态反应的原因。此时可在首次注射抗原后间隔一定时间再注入相同剂量的抗原作第二次注射,然后再观察动物的反应。若第二次注射抗原仍能引起过敏反应,则可确定为抗原所致的迟发相变态反应。此时建议最好不要再进行第三次注射,以免加重病情。如果确实需要第三次注射,则应将第一次和第二次注射液的浓度按比例调至同等水平,同时应加大第一次注射抗原的剂量使其达到第二次注射的量,待第二次注射后观察数天,如无异常方可继续注射第三次灭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