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吸血虫怎么驱?
狗吸了血虫,可以打针药(伊维菌素注射)、口服药物(吡喹酮片)来驱虫治疗。 伊维菌素是体外用药,对血虫有效。但注意,此药有严重的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因此,必须按照体重给药,且只能皮下注射。另外,给狗用伊维菌素时,一定要同时使用阿托品以阻断毒性的作用。
吡喹酮为广谱抗血吸虫药,对成虫的杀灭作用较强,对虫卵的作用较弱;但对幼虫(尾蚴)具有强力杀灭作用,因此,口服后,可对感染期的血吸虫幼虫有很好的疗效。用于犬体内外寄生虫病的治疗。 对绦虫、蛔虫和旋毛虫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钩虫和蛲虫亦有一定效果。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犬的线虫、绦虫和蛔虫等寄生虫病。
1. 口服:每千克体重10~25毫克,一次服用。 2. 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按体重每次lOmg/kg,每天1次,连用3天。 本品毒性较大,故不可超量应用 吡喹酮对狗也有一定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口水,精神沉郁、肌肉震颤及共济失调等症状,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如果狗狗病情比较严重的话建议直接去医院输液治疗。因为这样能更快让狗狗康复起来。
一、血吸虫病是由寄生在犬的肝脏中的一种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该虫呈蠕虫状,生活在水中时,其前体可随水进入淡水螺体内,经数周发育成熟成为尾蚴。当动物吃入含有尾蚴的水后,尾蚴穿过肠壁移行至肝脏,发育成尾蚴囊,再借虫体的蠕动钻入宿主血管壁,经4~6星期发育成成虫。当成虫寄生在肝脏表面时,引起炎性反应并破坏肝细胞,使肝实质逐渐变硬形成肝脓肿,最后坏死脱落而引起剧烈的下腹痛,腹泻,便血甚至贫血;成虫寄生在肠道时,可引起肠炎。
二、预防方法 1.搞好粪便管理,消灭钉螺,防止本病蔓延扩散,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2.家犬常发地区,禁止其随意流动放养,以免传播本病。 3.已患血吸虫病的地方,应加强检疫工作。 患病家畜应及时隔离,并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对病畜及时进行治疗。
4.对疫区群众进行广泛的普查普治,定期查体,早期发现患者及早进行治疗。
三、治疗方法 氯硝柳胺又称灭螺灵,对成虫和虫卵均有杀死作用。常用剂量是每千克体重15毫克,口服,连服4日。也可用硫酸铜液灌肠,用量每千克体重1克,服药前一天禁食,次日晨排粪,此时灌肠效果最佳。